10月8日至10月11日5位作文大师和13位优秀小桔灯教师给我们带来的作文饕殄大餐,为期四天的大会已落下帷幕,但是心里余味绵长,满脑子都是那些精彩纷呈的画面。
四天时间,收获满满。
下面我谈谈最深的感受。
王崧舟老师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
这一次,五位作文界的大咖登台齐竞技,各展风采,大师们在讲台上与学生的交流严丝合缝,课堂流程如行云流水,我们在下面听得如此如醉,钦慕不已,真正体会到了王崧舟老师所说的“无痕”的课,理解了为什么说“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
同为教师,我在想:为什么这些大师的课能上到如此境界?很多同行都有此疑问。
思考很久,有了一个小发现。我发现大师设置的问题非常地开放,学生也有话说,乐于说。就在这轻松的聊天氛围中,老师通过巧妙的点拨,学生的思维被打开,思维碰撞的火花时时闪耀。就像老师手中紧握一根无形的线,让学生在课堂的天空尽情地翱翔。印象最深的是何捷老师的《紧急求助》,在开课不久,何老师就抛出了一个非常开放的问题:猜猜何老师“紧急求助”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几乎没有任何限制,学生的思维被打开后答案是天马行空,五花八门,我们在台下真为何老师捏把汗,不管是什么问题,何老师都能应对,让我们暗暗佩服:如此刁钻的答案都能应对,我们是万万不敢接招的,不愧是大师!至此,学生的思维完全打开,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接着何老师问:你能提供的帮助有哪些?随后是“遭遇无法回答的问题”“请小朋友帮忙”的环节,由说过渡到写。课堂紧紧围绕“求助”“帮助”训练学生的说话、写作、思维能力,这就是那根无形的线,何老师手中拽着这根线给学生尽量多的自由,放飞学生的思维和心灵。
董尚元老师的《你管住自己了吗》有一个话题:“刚才同学们看了别人的故事,现在我们来聊聊自己的故事”通过前面的说,勾连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再让学生沉下来写下被勾连起的生活体验,在学生写得过程中,老师按回车键暂停,再让学生说,在说的过程中引导细化,引导说出“趣点”。学生的思维在一步步提升。
吴勇老师的《学会联想》中,吴老师在出示了四幅图片后,问:这是什么场面?让你想起了生活中的什么场面?链接学生的生活,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的发言非常积极活跃。
名师在把握本节课的根本、作文教学的根本、教育的根本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用开放性的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我们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发言,是学生思维火花的美丽闪耀,这是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思维自由的效果。作为我们普通老师,常出现的问题是要么限制太死,拽着学生一步一步往前走。要么放开后,被学生的思维牵着走,找不到方向。原因可能很多,控场能力,点拨引导能力,对学生答案的敏感性等等。我想还有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深透,对作文教学,对教育没有足够深透的理解,站得不够高,看得就不够远,就难以游刃有余。
这是个人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名师的课背后有什么秘密?有怎样的修炼?身为大师的何捷老师也曾提出过同样的问题。他在《一节好课背后的秘密》一文中,结合自己的创课经历,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剖析了原因,给我们指出了道路:一、阅读和写作的习惯;二、和儿童的交往;三、对儿童和课的虔诚,这是他背后的修炼和努力。原因并不深奥,方法并不奇特,听起来似乎很普通,越是普通越接近真相。要做到这三点,说起来也很简单,一靠坚持,二要转变观念。剩下的就是做了。
答案简单,为什么名师不多,突然想起赵刚老师的一句话:“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坚持吧,说给自己听。
请关注小桔灯教育微信公众号:xjd_zw
扫描小桔灯官方微信,获取更多作文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