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许久的寒假终于来了,相信许多小桔子们也刚刚“历劫”一学期的“头等大事”——期末考试,在此,小桔灯作文之家希望所有小桔子们都能拿到一个满意的成绩单,好好过新年。
可以说,考试始终伴随着学习生涯,相信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会有这样的感叹:现在真是“生不逢时”啊,如果生在古代,我们或许就不用经受这么多考试的折磨了?答案很残酷的:就算生活在古代,作为“学生”也是需要考试的。
古代的考试,也就是科举,同样是读书人一生中必须面对的一道道坎。科举考试,这项“伟大”发明源于隋文帝开创的分科考试选举人才的制度,在唐代进一步发展完善,并延续了一千多年。尽管和当今考试的内容和目的不一样,但是在选拔人才这层面的重要作用依旧不变,以考试的方式录取人才,也被西方世界所参考和借鉴,可谓影响深远。
期盼许久的寒假终于来了,相信许多小桔子们也刚刚“历劫”一学期的“头等大事”——期末考试,在此,小桔灯作文之家希望所有小桔子们都能拿到一个满意的成绩单,好好过新年。
可以说,考试始终伴随着学习生涯,相信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会有这样的感叹:现在真是“生不逢时”啊,如果生在古代,我们或许就不用经受这么多考试的折磨了?答案很残酷的:就算生活在古代,作为“学生”也是需要考试的。
古代的考试,也就是科举,同样是读书人一生中必须面对的一道道坎。科举考试,这项“伟大”发明源于隋文帝开创的分科考试选举人才的制度,在唐代进一步发展完善,并延续了一千多年。尽管和当今考试的内容和目的不一样,但是在选拔人才这层面的重要作用依旧不变,以考试的方式录取人才,也被西方世界所参考和借鉴,可谓影响深远。
既然是考试,自然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特别是每三年才有一次的会试,当跋山涉水历经艰险来到京城赶考,在发榜日却发现自己名落孙山时,那滋味一点不比现在高考失败好到哪去。虽说考试落榜了,但“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许多人还是会继续“复读”备战,但也有许多人迫于生活的压力,就只能放弃科考,步入“社会”了,在这之中,又以县城师爷,账房先生,教书卖字等职业比较热门。
所以说,古代的科考,比今天考大学可不知道要难几百倍,就连苏轼都曾感叹道:“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苏轼如此“自夸”也是有他的资格的,毕竟他20岁就进士及第,完完全全就是神童加天才了。
虽说科举制度发现了大量优秀人才,但并不代表读书考试是成材的唯一出路。在中国古代,一直就不乏另辟蹊径,考场失意却在其他方面取得了耀眼的成就的人。
在古代一长串落榜名单中,孟浩然绝对是最星光耀眼的那一个。在年近40岁第一次到长安应考进士失败后,孟浩然便不再纠结于考试,从此隐居田园,寄情山水,成为盛唐时期著名的大诗人,连李白都成为他的“小迷弟”呢。有诗为证: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在医学领域,也同样有伟大的“落榜者”。李时珍十四岁就中了秀才,之后的九年中,他三次乡试考举人都没能中,于是下定决心继承父业,一生潜心钻研医药,在此后二十多年间,他走遍大江南北,并参考了无数医书典籍,最终写成了《本草纲目》。
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同样是科举考试的失意者,尽管从小就天资聪颖才华出众,19岁顺利考上童生,却在乡试和会试屡试不中,多次落榜,心灰意冷之下,蒲松龄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并利用闲暇之余写出了《聊斋志异》。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本短篇小说集中,蒲松龄就写了多篇讽刺抨击了科举考试的弊端(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重点看看《王子安》、《考弊司》这两篇)。
尽管科举考试为历朝历代提供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但是在明清时期,以考八股文为主的科举制度却逐渐丧失了活力,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产生了束缚思想、摧残人才等消极影响,正因为如此,许多有识之士也对此进行了批判,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就专门写过《生员论》揭露了科举制度造成的恶果。清代思想家和诗人龚自珍也在诗中呼吁“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主张改革科举,破格提拔人才。
在如今,虽然更加科学先进的考试制度取代了曾经的科举,但是无数年来,人们对于知识的追求、渴望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进取之心却一直未变,这无疑也是对这种以公平为原则的人才选拔制度的传承和发扬。
最后,小桔灯作文之家要告诉大家的是,考试虽然重要,但也要放平心态,古往今来,除了考试之外,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还有很多种,古代那么多优秀的人也证明了,虽然没有通过考试,却凭借着坚韧乐观积极的态度,不懈的坚持努力,依旧可以走上人生的巅峰。
客服电话:17320561633
400-64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