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45-0003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交流 > 教学园地
怎样帮助学生获取写作素材

       记得一次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我余怒未消,气呼呼地走进教室,把试卷摔到讲桌上说:“全班65名学生中有17人写的是‘送小孩’回家。怎么这么巧,大连的孩子都赶上这周丢了,更巧的是怎么都让咱班同学找到了。”同学们都笑了起来,我正要接着说学生的选材太“土”了,忽然听到前排一名女生小声说:“那写什么呀?”顿时教室里变得静悄悄的,大家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我发现此时,她的话已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就差点儿没爆出哄鸣了。是啊,那写什么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这不光是学生的难题也是学生向教师提出的难题。难题逼着我去作反复的思考和探索,实践帮助我发现了一些好的办法。主要是让学生: 
(一) “采访”访出素材
    一次作文课上,一名同学说到他小时得了一种病,怎么也治不好,是爷爷用偏方给他治好的,但具体情形他忘了。于是我鼓励他作一回家庭记者回家采访父母、奶奶、爷爷和姑姑。采访后,父母为他补充了当时的环境——大雨滂沱,奶奶为他补充了时间——当夜爷爷一点钟才回来,姑姑补充了背景——当时爷爷还没退休,下了班不顾劳累,上山给他采树叶。该文写得充实、生动、感人,在期末考试时得了全年级最高分。这件事给了我很大启示,于是,我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对家长们说:“诸位家长,你的孩子本周将成为您的特约记者,他们的任务是回家采访您,请你们把自己经历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家长们当然十分乐意配合。采访中,同学们不但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还亲密了和被采访人之间的关系,增进了彼此的了解,提高了对话能力。迈出采访的第一步后,我又引导他们去打开社会的大门。一名同学首先来采访我,问我童年时唱什么歌,我便引导他去采访退休的老校长、社区的阿姨们,问问他们童年时唱什么歌,采访后,他发现歌和时代有紧密的关系,写出了《歌与时代》这样一篇较有创意的文章。采访的结果是,大多数同学言之有物,有东西写了,连平时作文只写200字的同学,也能写出500字的文章了。
   (二)“表演”演出素材
    春节前夕,大大小小的报纸都在报道有关春节晚会节目的消息。“节目”二字给了我灵感,一个计划产生了。“喜欢看晚会吗?想不想参加?”学生莫名其妙地看着我,不知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一名调皮的男生说:“老师,你不会也搞一个语文晚会吧?”我拍了一下他的头笑着说:“知我心者小李子也”同学们笑了起来。很快男女节目主持人选出来了,节目学生自己报。在主持人的精挑细选下节目单也列出来了,我便利用一节课时间搞了一台有朗读,成语故事表演,对对联,绕口令,书法表演等含有丰富多彩语文内容的“语文晚会。”你看,“新龟兔赛跑”获胜的乌龟正对裁判说着:“我送你的脑白金,还好用吗?”这意外的结局会让人为之一震,它闪耀出犀利的思想光芒。再瞧,哈姆雷特因中剑惨叫了一声,然后半跪在地上,那逼真的表演让人感觉好像真的回到了“哈姆雷特时代”。从此,文学爱好者们一发而不可收,他们组成了课本剧剧团,先后编排表演了《威尼斯商人》《晏子使楚》《唐雎不辱使命》等节目。演者动其容,观者动其心,一篇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也应运而生了。从学生表演中我也受到启发,组织学生搞起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如让学生收集所有写雨的诗句,然后写集后感;让他们利用周末时间去寻找春天的足迹,然后写“从 ……我找到了春天”的片断。我还利用一节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句话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展了写作素材,而且还能增加学生们的生活乐趣,引导他们发现并及时记录下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复杂变化。
(三)“打架”打出素材。
    这学期很多同学发现被他们称为“慈祥一号”的语文老师经常找同学打架。这架我是越打越高兴,越打越爱打,因为有几篇令人满意的作文都是在打架中打出来的:一天,班中一名“学困生”在语文课上津津有味地看起了一本介绍手机的书。我先在课堂上和他“打” 了一架,没收了他的书,课后我又找到他,把书还给了他,并建议他读后选择他最喜欢的一款手机写一篇说明文,同时发挥创造力,设计一款适合老师们使用的多功能手机并写出来。不难想象第二天语文课上,我们有了怎样可喜收获。从此也自然多了一个喜欢写作的学生。和好学生打架更是别有一番情趣,收获也更大。有一次,语文科代表的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她女儿今天早晨又和她吵架了,问我孩子现在情绪如何?于是我利用中午时间约该生去了一趟书店,一路上我们就代沟问题各抒己见,唇枪舌剑地“打”了一架,到了书店我为她买了几本书,并最终说服了她和她妈妈和好。这次打架后我收到了一封感情真挚的信。她在信中写到:“老师,我真心地希望您能在我犯错时扶正我,多给我些鼓励和帮助,说实话更多的时候我希望与你能成为朋友,我太封闭自己了,总以为自己能面对所有的事,或许坚强也只是一种借口,有时我觉得我是仙人掌,外表坚强却伪装着内心的不快,就好比仙人掌尖尖的刺;其实内心却很脆弱,总是在不停的哭泣,就好比仙人掌里粘粘的汁。”这是学生心灵的感悟,也是学生从自己内心挖掘出的好素材。所谓“打架”,实际上是通过故意激化矛盾、转化矛盾,让学生内心受到震动,并把深刻的感动流注于笔端,写出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作品。抓住并利用好冲突,是教育的艺术,也是点燃学生写作激情的艺术。
    (四)“争鸣”争出素材
    有一次语文课已经上了五分钟了,班主任还在门口批评一名男生。班主任走后,该生撞门而入,没和我打招呼便走向座位,刚才的教学思路完全被打乱了,我也顺势向全体学生求援:老师此时该怎么做。同学们争论不休,一方认为应该杀一儆百,严惩不贷;另一方认为应体谅他当时的心情不应雪上加霜。我没有表态,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5分钟后继续争鸣。有了这样的机会和条件,学生们更来劲了,收肠刮肚,尽展胸中所积。最后我让学生把本课的所见、所闻、所感诉诸笔端。那个闯门的孩子竟站在了“严惩”一方,在文中向我道了歉。这是经过激烈辩论而明辨了是非的结果。善于捕捉并挑起“争端”,让学生集中火力在争鸣点上,让思想的火花四射——这是一种很有效的“爆发素材”的方式。
    一次阅读课上,学生读了一份资料,上面说王熙凤是红色的,她大胆、热情、风风火火、爱出风头。我趁机撩拨了一句:“我们的生活是什么颜色的?”同学们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各抒已见。选咖啡色的同学说到:“乍看上去,有些苦涩,好似整天深浸在苦苦的煎熬中,可时间一长,也许它带给我们的就会是淡淡的醇香,给我无尽的回味与享受。这就是它的深藏不露,只有耐心的人才会真正参透它。”选绿色的同学说到“我的生活是绿色的。绿色是最充满生机的,是蓬勃向上的。我现在每天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努力。这就像不断成长的小树。”选灰色的同学说到:“我的生活是暗灰色的,每天都那么累,压力特别大,就像一部机器,无休止的运动。”总之,或针锋相对,唇枪舌剑,或见仁见智,百家争鸣,其结果都是让学生在争鸣过程中不但受到了教育,有了新的感悟认识,而且,激活了知识和思维,迸发出不尽的写作素材。
(五)“综合”合出素材。
    上《荔枝蜜》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设计板书。有一名学生画了四只活灵活现的小蜜蜂。第一只脸有怒气,第二只神色平静,第三只满脸笑容,第四只飞了起来,身上还写着“作者”两个字。画好后大家热烈鼓掌,特别是第四只蜜蜂,其创意倍受同学们赞赏。给我的印象也很深,甚至一周后,那只写着“作者”两个字的蜜蜂还在我脑海中飞翔。经过反复琢磨,我终于明白了,这是语文学习和美术技能相结合而产生的魅力。为了进一步证明这种结合的可能性,我又进行了一次实验——请学生在白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在长方形内尽可能大地画一个椭圆,然后在椭圆内设计想要画的人或物,设计好后请同学为自己的作品再设计一段解说词。有个同学为自己的画题名为:惊险。他的解说词是:海面上波浪涛天,有一根钓线时隐时现,顺着线往上看,峭壁上有一钓翁,正站着往后拽着钓杆,钓钩上似乎是钓上了条大鱼,但他脸上没有任何欣喜之情,因为他的脚快要被猎物拖到悬崖边了,再往前拖一点他就有掉下去的危险。再看天空,阴霾密布,好像正预示着什么。他正是借助了图画才把这篇解说词从下到上写得条理清楚,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的。
    经实验我发现:能和语文学科“结亲”的学科除了美术外还有很多,如“圆的自述和多边形的自述” 是语文和数学“结亲”的产物。“听音乐作文”是语文和音乐的结合,“我的PH=7”又是化学知识被学生运用到作文中的典型例证。
   (六)“上网”网出素材
    利用“十一”长假,我要求学生每人编一本自己的书。学生们的作品交上来之后,我是又惊又喜。学生们的作品质量不仅要比我想像得高得多,而且绝大部分同学还是打印出来的。尤其重要的是,据了解在这次活动中一部分同学在家长的指导下还学会了上网查资料。这一意外的收获引起了我的深思,我所教的两个班的绝大部分同学家里都有电脑,即使家里没有电脑的,学校也有学生电脑室,学生可以在学校上网。21世纪了,教师若忽略了网络这一大素材源泉,岂不是太“浪费”了?那么,怎么开发网络资源,引导学生上网“网”出素材呢?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上网过程中,能读到很多感人的故事,能了解到最新的新闻报道,能查阅到同一题目的大量文章,能观赏到大量图片或画面等,有了这些写作资源,我便引导他们从感人故事中得到启示,给新闻报导撰写评论,对同题作文做比较分析,给风景图片添加解说性文字等。除此之外,我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上网经历以“我是怎样学会上网”的为题写记叙文,以“中学生上网好不好”为话题写议论文。让学生结合实践写出自己的上网体会。网络像知识的海洋,上网查资料能丰富学生的积累,为学生写作提供大量的素材。
    帮助学生获取写作素材,办法当然很多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重要的是要变中学生活的枯燥单调为多姿多彩富于情趣,因为正是那里贮藏着写作宝库中不尽的闪光宝石。作为语文教师不能满足于“送”米下锅,更不能让学生“等”米下锅,而应该帮助学生“寻”米下锅,和他们一起“种”米下锅,帮助学生获得一切应该获得的写作素材。

客服热线
400-645-0003

客服电话:17320561633